折线图是使用非常广泛的图表,它的作用是体现数据的变化趋势。但越简单的东西,越讲究细节。只有这些细节做到位了,折线图才能做好!今天,春风就来教大家抓住这其中的两个细节—最大值和最小值,让你的折线图成为最靓的仔儿。
这样的图表可以很清晰的展示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、最小值,使图表包含的信息量更加丰富,更加一目了然。
A列、B列是基础数据,在C列使用公式建立辅助数据列:
C2单元格的公式为“=IF(B2=MAX($B$2:$B$29),B2,NA())”,公式解析,如果B2单元格的值等于B2到B29区域的最大值,则返回B2的值,否则返回NA()函数。NA()函数没有参数,返回#N/A,#N/A在作图中非常有用,能占位但不在图表中显示任何痕迹。
D2单元格的公式为“=IF(B2=MIN($B$2:$B$29),B2,NA())”,公式解析,如果B2单元格的值等于B2到B29区域的最小值,则返回B2的值,否则返回NA()函数。
选中A2:D29单元格,单击“插入”→“折线图”→“带数据点的折线图”,在“设计”选择样式,删除图例,更改图表标题为“产量变化图”。
选中产量系列,将数据标记选项填充设置为“无填充”,边框设置为“无边框”,设置线条宽度“2磅”。
选中最大值系列,将数据标记选项设置为大小设置为10,其它默认。这些可依据喜好自由设置。
选中最小值系列,将数据标记选项设置为大小设置为10,其它默认就行。
工作中,一般上升用红色,下降用绿色,高值用红色,低值用绿色。
看到这里,可能有的朋友要纳闷,可以直接在折线上单独修改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数据点格式,为什么非得加个辅助列?
原因是:如果数据源不会变化,也就是说只需要做一次折线图的话,直接修改没问题。但是如果数据源变化,例如随着时间的延长,数据增多,就要手动去找最大值和最小值,用辅助列的意义就在于只需要更新下数据,就可以自动找到需要标注的点,而避免了每次手动去处理。
图表中有时候看似一个很小的细节,往往需要花费心思才能实现,这也是做图表的乐趣之一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,如果教程对大家有用,希望大家多多分享点赞支持小编哦!你的每一次点赞和转发都是支持小编坚持原创的动力。
|
|
Office自学网公众号 |
|
Office自学网客服 |
|
打开微信扫一扫,Office自学网
专注分享软件安装和视频教程,让你一号在手,办公无忧!